〔記者楊媛婷/台北報導〕消基會昨公布六都蔬菜農藥檢測報告,抽查在傳統市場、量販超市等購買的80件樣品中,有29件不符「農藥殘留標準」,包含辣椒、青江菜、小白菜等,農委會今(2日)表示,會繼續加強上市前的蔬果抽樣,政院食安辦表示,將會請食藥署將這些品項納入明年度監測專案並立案管考。
蔬果的藥物監測分為未上市前的源頭監測,由農委會負責抽樣,上市到零售通路後則由衛福部食藥署到通路端抽樣,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,農委會為降低蔬果的農藥殘留風險,已建立15分鐘就檢驗出是否有農藥殘留的質譜快篩檢驗技術,目前在國內的大型集貨場、批發市場、區檢中心如台北果菜批發市場、新北批發市場、桃園、台中、嘉義、九如等都設置質譜快篩站,明年起也將以每年5台的速度設置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,以服務送樣較困難的偏鄉等地區。
陳駿季表示,目前質譜快檢監測網已建立,可做到將問題蔬果在產地就攔截,若有蔬果監測藥殘過量,農民可延後採收或就地銷毀,以今年度農產品上市前農作物藥殘的檢測結果來說,合格率都超過96%,但他也指出,近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,今年11月的平均溫度就比去年高1.9度,甚至部分鄉鎮溫度還平均高出2度,8月平均高出1.4度,高溫會影響病蟲害的生活史,也導致部分農民會不自覺多用農藥,並提高藥殘風險,農委會也積極推行IPM(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),監測病蟲害,他說農委會將提升監測病蟲害的密度,即時預警農民可能發生的蟲病害,並引導農民用預防方式對付害蟲,目前在示範區內農藥平均減量36%,另也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資材。
另從去年7月開始實施農藥實名制後,已百分百落實,也因建立相關的資料,未來對於頻有用藥殘留不合格的農區,陳駿季表示,都可找到農民,並且農改場等都會立刻介入輔導外,隨著植物醫師法初審通過,未來植物醫師都會駐點提供農民第一線的諮詢服務。
至於昨日消基會抽樣不合格蔬果比例偏高,食安辦公室主任許甫表示,到零售市場端的抽驗件數每年平均為4500件,由各地衛生局執行,若有不合格者,會依照「食安法」來執行,他說,會將這些品項納入明年度監測專案的品項,至於數據的落差部分,他說國家的監測是全年度,而消基會取樣的時間點可能比較短、抽樣的件數比較少等,會影響整體的數據。
新聞與圖片來源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4142621